新時代民政工作大有可為 |
|
□ 本報記者 李光明
二十大報告指出,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,發展養老事業和養老產業,優化孤寡老人服務,推動實現全體老年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。
對于這部分內容,黨的二十大代表、安徽省民政廳廳長張冬云反復研讀,心里充滿感動。
“民政工作關系民生、連著民心,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、基礎性工作?!睆埗普f,報告還有“健全覆蓋全民、統籌城鄉、公平統一、安全規范、可持續的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”“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”等內容,新時代民政工作大有可為。
張冬云說,民政工作事關孤老殘幼等群體最基本的生活保障,事關城鄉社區最基層的服務和治理,事關養老婚喪等最基本的社會服務,其本質就是做“人”的工作,必須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。
安徽民政服務對象大約有3000萬人,這里面有420萬低保對象、特困人員、孤殘兒童等,他們的基本生活權益是否得到保障,關乎社會道德底線;有1.8萬個城鄉社區,用最低的成本力促城鄉社區和諧平穩,關乎黨的基層政權穩固;有婚姻殯葬服務對象、“一老一小”等龐大人群,他們的急難愁盼是否得到有效響應,關乎黨的宗旨和政府的公信力。此外,全省還有入住13萬服務對象的各類民政服務機構,保障機構安全運行,關乎入住對象的生命安全。
“黨的根本宗旨是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’,我們黨除了人民的利益,沒有任何其他特殊的利益?!睆埗平榻B說,黨的十八大以來,安徽構建起“1+8+N”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,在救助低保對象、特困人員,臨時救助、流浪乞討救助,殘疾人“兩項補貼”和低收入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等方面,主動救助、精準救助能力明顯提升。尤其脫貧攻堅戰中,全省民政系統保障農村低保對象,堅實有力的兜底保障,讓100多萬貧困人口順利脫貧,讓全省420萬的困難群眾生活更有保障、更有尊嚴。
“我們十分關注‘一老一小’領域,給他們傾注了特別的愛?!睆埗普f,安徽民政積極回應社會關切,充分發揮法治固根本、穩預期、利長遠的保障作用。在養老服務方面,制定《安徽省養老服務條例》,通過地方立法解決養老服務事業發展難題,促進養老服務法治化進程。在未成年人保護方面,推動《安徽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(修訂)》納入調研論證類立法項目,形成《安徽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(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)》,著力構建黨委領導、政府負責、民政牽頭、部門協同、社會參與的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格局。
去年,新一輪村(居)兩委換屆順利完成,黨組織領導的基層群眾自治制度更加成熟定型,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發揮了獨特作用;全省1.8萬個城鄉社區和諧平穩,18萬社區工作者在為民服務特別是近3年來的疫情防控中發揮了堅實作用;各級社會組織登記總數超3.6萬家,培育慈善組織345家……張冬云說,通過創新基層社會治理,引導群眾遵守公約、崇德向善,基層社會治理走深走實,鞏固了基層政權基礎。
“我們牢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,將基本養老服務對象由困難老人向全體老年人延伸,配建社區養老服務設施,加強兒童福利和未成年人保護,將農村留守兒童納入關愛保護體系,加快構建面向未成年人的六大保護體系,積極回應群眾急難愁盼,持續增進民生福祉?!睆埗普f,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的一件又一件民生實事,讓群眾擁有更多、更直接、更實在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,事關民心向背,事關黨的執政基礎,民政系統使命光榮、責任重大。
(責任編輯:孫天藝) |